祥鹄科技

仪器
27
2024-11
祥鹄单模微波仪器介绍
27
2024-11
在2024年11月18日至20日,祥鹄科技荣幸参加了第十二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 2024),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N1-N5 & E6-E7馆盛大举行。作为亚洲重要的分析、生化技术、诊断和实验室技术博览会,本届展会总展示面积近85,000平方米,汇聚了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200家参展企业及合作单位。
31
2024-10
在刚刚落幕的CPHI & PMEC制药工业展上,北京祥鹄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其创新的微波化学设备和技术,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行业专家和专业观众的目光。我们的展位现场访客络绎不绝。
18
2024-07
化学的盛会,科技的盛宴 —— 祥鹄参展中国化学会第34届学术年会
06
2023-04
热烈祝贺北京祥鹄在湖北咸宁成功举行南方办事处揭牌典礼
17
2021-06
热烈祝贺北京祥鹄科技首席专家胡文祥教授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29
2024-05
CISILE 2024 北京祥鹄恭候您的光临
27
2023-10
胡文祥院士参加第六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
16
2023-11
胡文祥院士受聘荆楚理工学院特聘院士
28
2024-04
大麦是一种寻求更高附加值的谷物。其b-葡聚糖作为一种可溶膳食纤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啤酒用大麦多糖(BP),用较低毒性的酯化剂-氨基磺酸提取不同取代度(DS)的大麦多糖(SBPs)。 比较了SBPs和BP体外抗氧化能力与总还原力、清除DPPH的作用、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脂质抗氧化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结果表明,硫酸化改性能显著提高BP的抗氧化活性,活性随浓度和DS的增加而增加。 动力学分析表明,SBPs和BP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SBPs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是混合型的,而BP是一种非竞争性的抑制过程。目前的研究表明,BP可能是开发降糖药物的潜在原料。
28
2024-04
为了提高热充放电过程中的能量利用效率,通过超声辅助溶胶-凝胶法原位化学还原CuSO 4,通过原位Cu掺杂,提高了聚乙二醇(PEG)/SiO 2杂化形成稳定相变材料(PCM)的热导率。该方法具有制备条件温和的特点,为开发具有高导热性能的新型杂化型稳定PCM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XPS结果表明,铜在PEG 6000/SiO 2 PCM中的价态主要为零。FTIR表明Cu、PEG 6000与SiO 2之间没有新的化学键。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TGA)验证了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热稳定性。 Cu/PEG/SiO 2 PCM的相变焓高达110 J/g,2.1wt%Cu在PEG/SiO 2中的热导率为0.414 W/(MK),比纯PEG提高了38.1%。Cu/PEG/SiO 2杂化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良好的形态稳定性。
28
2024-04
采用微波辅助尿素热分解法,成功地合成了甲醇分解制氢的高性能铜基催化剂(CuNiZnO/g-Al2O3)。采用ICP-OES、N2吸附、SEM、TEM、XRD和H2-TPR等手段对制备材料的理化性能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较高的热处理温度可以通过增加助剂(Zn和Ni)的含量和促进沉积粒子的分散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此外,Ni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铜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这与反应过程的调节和CueZn合金的抑制有关。在所制得的催化剂中,mw-Cu/Ni-95是在95时发展起来的,C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250℃时转化率可达91.7%。最重要的是,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与工业催化剂相比,该催化剂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
28
2024-04
纯有机性质和纳米孔结构使得共价有机骨架(COFS)在混合基质膜(MMMS)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基于COFS的MMMS由于其水解性质,很少应用于水的净化中。 本研究首次选择在复杂水环境中将具有广泛稳定性的TPPA-2作为纳米粒子制备水处理用MMM。采用微波合成技术制备了比表面积大、粒径小、团聚倾向小、稳定性好的TPPA-2(MW)。还合成了TPPA-2,比较了合成工艺对TPPA-2和TPPA-2结合MMM的影响。对TPPA-2(MW)-和TPPA-2(MC)复合MMM的膜结构和性能、水传输能力和分离性能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超低质量分数(0.2 wt%)TPPA-2(MW)的MMM具有改善水通量和截留率的特点,打破了聚合物膜的渗透性和选择性之间的折中关系。为了进一步了解TPPA-2(MW)在MMMS中的作用,提出了一种膜形成机制。 这种基于COFS的新型MMM具有高效、节约资源、节约成本等优点,在实际水净化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28
2024-04
要 高性能电极材料的快速、低成本制备对超级电容器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采用一种快速、廉价、节能的微波途径,在常压下不使用任何模板或表面活性剂,成功地合成了三维类花状NiCo双氢氧化物(Nico DH)微球。得到的NiO DH微球具有CNO的a相结构,离子插层(7.3)由厚度小于10 nm的超薄纳米片组成。 电化学测试表明,NiCo DH电极的比容量为1120 Fg,1Ag为1,1为996 Fg,10Ag为1,保留率为88.9%。此外,在2000次循环后,电容在10 A g 1时达到其初始值的122.5%,并且在30 A g 1之后仍然保持93.8%。 与报告中的α-相氢氧化物相比,显示出极好的稳定性。其良好的稳定性可归因于Ni和Co元素之间的协同效应、CNO与OH之间的离子交换现象、NiCo DH层间离子在循环试验中的存在、以及与之相关的三维上层建筑。 此外,不对称超级电容器,以NiCo DH为正极,煤为活性炭为负极,具有42.5Wh kg1的优异能量密度。因此,NICO DH的合成工艺和优异的综合性能使其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储能电极材料。
28
2024-04
我们报告了一种快速一步微波辅助合成球形AgBr纳米粒子(平均直径约290 nm)的等离子体光催化剂,其表面固定着少量金属Ag。 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手段对所制备的Ag@AgBr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 通过调节微波辐射时间和反应液中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浓度,可以控制Ag@AgBr光催化剂的形状、尺寸和组成。由于Ag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效应,制备的Ag@AgBr等离子体光催化剂在降解罗丹明B(RhB)有机污染物方面表现出优异的可见光催化性能和良好的可重用性。同时,还提出了RhB的可能降解途径和等离子体光催化降解RhB的机理。
27
2023-10
南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顺利召开。
26
2024-04
石墨烯以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及其在许多领域的应用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为大规模制备高质量石墨烯(HQGr),开发一种简便、低成本的方法是一个长期的挑战。 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液相剥落法大批量生产HQGr.该方法在柠檬酸钠和水的辅助下,在有机溶剂中剥落石墨,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在最佳条件下,As-剥落HQGr的浓度高达0.71 mg/mL,而HQGr中的氧含量仅为2.39%。在氩气气氛中500°C退火2h后,退火后的HQGr平均电导率高达1.4×104Sm1。 因此,这种简便的石墨液相剥离法在HQGr的工业化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储能、光电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6
2024-04
为了提高层状过渡金属二硫化合物(TMDs)在锂离子电池阳极中的电导率和循环稳定性,采用简单的一锅法制备了石墨烯@WS2异质结复合材料,采用液相剥离法制备了石墨烯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剥离,然后用微波溶剂热法在石墨烯分散体中原位生长WS2。 具有特殊原子结构的液相剥离石墨烯(Legr)不仅是连接WS2的基板,而且也是极小电流集电极,用于电子在阳极中的快速传输。与基于石墨烯氧化物(GO)的材料相比,基于Legr的异质结WS2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锂存储性能,包括更高的锂存储容量、更好的倍率性能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该协议允许使用一种经济的途径处理和构建基于Legr的先进TMD异质结电极。
26
2024-04
采用原位直接生长法,在微波辐射下合成了非晶态TiO 2复合光催化剂。XRD、SEM和HRTEM表征表明,BiOBr与非晶态TiO 2的异质界面主要发生在BiOBr的{001}面上。 BET和TEM结果表明,与裸BiOBr和非晶态TiO 2相比,BiOBr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更小的非晶态TiO 2颗粒,显示了BiOBr对TiO 2粒子生长的抑制作用。 XPS验证了这两个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甲基橙(MO)和苯酚的降解为目标反应,考察了所制备样品的光催化活性。15%TiO 2/BiOBr复合材料的反应速率常数是纯BiOBr的3.4倍,这是由于BiOBr与非晶态TiO 2的高比表面积和光生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所致。
123456